儒释道三家思想浅谈关于儒、道家

儒释道三家思想浅谈

关于儒释道三家:个人认为儒家彰显仁爱道德之心,佛家彰显慈爱之心,道家彰显顺其自然,天道自爱之心。

三家的优势互补,三家都有内在联系,而三家的主旨又都像是来自《易经》。道家常以顺其自然为原则,有利则利,有害则害。对于三家而言都少了一些杀气。

关于佛家具有一定的私欲,大都信佛之人皆图于善有善报,但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深得精髓者少之又少,而儒家则更偏向于人,大都以兴趣和养德为主,所以儒家更为靠谱,国家也更提倡。关于道家则十分有趣,多数人常将其与玄学相关联,但道家所言顺其自然其实是一种处世态度,因此老人对顺其自然有更深入的了解。其实不然,顺其自然也是一种心态,明知一件事情不可能成功,失败后寻死觅活不就是一点心态都没有吗?其实相比之下儒家,道家对中华民族的传承更为深远佛家道家儒家思想,如果世人都无顺其自然之心,失败寻死觅活不就......

在我看来三家中的儒家道家对佛家有一定的歧义:

儒家:修身养性,涵养自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道家:顺其自然,道法自然,无我而大我。

:儒释道三家思想浅谈关于儒、道家常

佛家:求天求佛,对人友善,其害也善。

所以三家有歧义,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钻研三家应思辨其不足之处,倘若取一涉之深则易走错路,依上述所言,便可看出任何事物没有相对定论。

关于我们所讲的鬼神之说,更多的是听之任之,宁可信其有,不言信其无任何的鬼神之说都来自于未知的有,有人把道与鬼神联系在一起,完全就是无稽之谈,但有一点确实为真——养气,老一辈的人对于养气可能并不陌生,但现在青年更喜爱养生专家,然而养气比一般的养生方法更为可靠,人人皆知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华传承可以将其称之为基本的健身养气,但外界所言术法,道法属实是无稽之谈。

《老子》,《庄子》二书皆是道家精华,就似《论语》为儒家经典一样,《庄子》以逍遥为主,《老子》以顺道为主所以二者极为相似。《老子》书中有一段话令人难解:“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儒释道三家思想浅谈关于儒、道家常,故去彼取此。”此句深层含义到底如何?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希望大家能有所建议指教。相对而言,儒家是我们

:儒释道三家思想浅谈关于儒、道家常

涉及最久的经典也是孔圣传承千年的文化,名言警句深入人心,但对于《论语》中的话很多人都处于懵懂状态,我们所学大多是知行合一思辨与思身,而儒家所授大多是学人补己,修身养性,将儒家思想作为为人处世的首要原则有极大益处。有想法尽可言,不懂就问是儒家学思的主旨,其作用令人终身受益。任何的道理都是自身实践所成,只说不做固然难以体会,所以想要和人相处,多读读论语,多找些人交流,必然有所提升。

再来说说佛家,个人认为佛家的玄学性质比道家更深,将其比作清末的义和团运动也不为过。佛教是一个宗教,但凡宗教必有所信仰,但佛教信仰的很虚无至今无人亲见,而儒道两家作为中华本土传承有名有史,现在的神鬼论完全就是时代更替的影响。佛家则有些鸡肋,大多人信仰佛教都因机缘巧合与其有了联系,总言信佛之人都有所求,不似儒道为升华自身所研。然而佛教《金刚经》,《大悲咒》等耳熟能详的经咒却有平息静气之用,但我认为平心静气仅仅是因为心理与思想的辅助作用与佛教佛祖关联不大。官运亨通者信佛几乎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从而可以看出一般人信佛无非两点保己身与求平安。佛教所言别人害我我要想其好处,我们要开心,要感谢他。这难道不是违背道德与法律,如果人人如此那坏人岂不是都成了好人?这种思想其害无穷。大多人常言行善积德,但不行善就不积德么?显然不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对社会的最大奉献,有什么的做法才有了什么样的人,有的人积德行善只是虚假谎言,佛教更所谓的不杀生不吃肉更是违背自然规律丢弃千年来的法则。倘若战争年代不杀生不吃肉又如何?国家社会的安定才使佛教泛泛,相较于其他两家而言两者均有其想法和核心内涵,但佛家对于所有的内涵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令人摸不着头脑。

作为中国本土的入道两家皆与《易经》关系密切,大多人皆言《易经》是卜筮之本,也确实如此。它是千年规律形成的奇妙数学概率书,优点在于只要读通将人世透彻而其中心主旨则是天人合一佛家道家儒家思想,当然诸子百家也都有相似的思想。

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大都是从《易经》得益而传于后人,所以《周易》一书极其深奥,若无百家思想为辅切勿研读。不过《易经》卜算姻缘有很大的真实性,其他算运势便要看卜筮者的水平及其是否研读易经,因为算准的人太少太少了。很久之前遇到位找人算卦的女孩,天天找人算卦平均一周两次,算卦的原因则是诸事不顺,食欲不振,日渐消瘦,用算卦来找原因简直是无稽之谈。算卦究竟准不准谁也说不准,算卦必须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也不可能随时随地就算,如果真这样那就不需要人生了。前年闲暇时研究了一下风水和姓名,总体来看二者对于人有很大的关联。风水宝地也不是凭空瞎谈,也确实有聚煞之地,关于风水不宜多说。姓名对于一个人的一生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很有可能注定了一生的成就与方向所以取名应是一个人出生乃至未来重中之重的事情。

:儒释道三家思想浅谈关于儒、道家常

咳,跑题了。返回儒道《易经》来讲,易经所言天人合一,阴阳互补确实 深奥,但其主旨确实也为扶阳抑阴,由此可见阳刚和阴柔相比阳刚更胜一筹。《易传》第三章有“天地定位,山泽同气:儒释道三家思想浅谈关于儒、道家常,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之逆数也。”由此可以看出《易经》应以逆推来看,但逆推正确与否便不得而知。

关于所言其玄学本质,个人人为就是精·气·神。关于三者关系那就是缺一不可,人的精气衰弱必然会导致一个人的兴趣低沉,毫无活力,长久得病。古人常言:“心正则邪气不可入也。”不是实指也是喻指,一个人身心正直,必然不会为外物所动,所以其言极为有益。

基于上述言论佛家道家儒家思想,我们可以初步认为儒释道三家并存的意义,去年有人谈论道家的人变少了,其实并不然而是更深入人心了,无论是诸子百家还是外国传教都有其社会的思想结果所以应包容的看待每一个宗教。

经过对三家的讲解由此可以看出:

例如庄子说提到逍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等观念与《老子》中的多种思想相结合,而道家的古文书籍极其多。庄子所想大都为乐天派,也是心胸旷达之人,但庄子所言所讲却并非真实,大都为虚构与想象力。庄子大多言论都与现代科学有相似之处,所以是否应将庄子划分为科学家?

我们可以从《易经》中的:“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为引言,既讲了前因又讲了后果,而佛教从头至尾皆言向善,这难道不是可笑之谈?这里所强调的并非是佛教的害处,而是其不足之处。佛教的的性质源于他的时代,“度一切苦厄”由此也引申出了他向善的根本。我们又何必多次分析其优劣,有些宗教的部分信仰并没有与时俱进,仍旧是在固守成规,没有进步的事物终将消失。引申事理仅是将此作为依据所显现,但不能以一从众。

佛教常言因果,讲上辈子与下辈子但事实真的如此么?也许很多人相信,但谁也不清楚,若果真的有所谓的因果那么是不是都去当好人了,所言的十八层地狱也仅仅是受伤者的自我安慰,但好人真的有好报吗?我个人感觉没有,倘若好人真的有好报那么还会有坏人吗?“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是国际上一直争论的话题,如果人性本善还会有恶人吗?可能有人会说后天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那人性本恶是不是也是后天向善呢?依据此理,下面是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后天恶人先天善人,先天恶人后天善人?即便是社会所言的多种思想观点都离不开生活实例,而生活实例很复杂有富余有贫穷有子女无子女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到底何为善恶无人可知,所有人的善恶都在一念之间,站位不懂思考不同,如何看待只有他们本人知晓。

上述所言可以将善恶思辨归为儒家思想,有什么样的思想才有了什么样的民族,决定了人类的进程。此文为对儒释道三家浅谈,必然有不符逻辑之处,欢迎各位学者分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