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书院书院产生的特点及教学方法

概述

产生时间:宋元时期

产生背景:唐末战乱对官学产生极大破坏。学者无处讲学,乃办书院以讲读研习,后逐渐成为风尚。书院是学者集会讨论各种问题的场所。

教学内容:研究和讲解理学

教学方法:学生自学为主,相互问答,聚众讲解唐代书院书院产生的特点及教学方法,教师进行指导。

基本教材:四书五经及相关著作

著名学者:朱熹、程颐、程颢、张栻、吕祖谦、陆九渊、顾宪成等。

学院学规:明确严格

(《白鹿洞学规》第一个完整系统的书院学规,由朱熹制定。)

书院教育的沿革

——唐代书院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分官私两类。私人书院最初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唐贞观九年设在遂宁县的张九宗书院,为较早的私人书院。官立书院初为官方修书、校书或偶尔为皇帝讲经的场所。书院制度萌芽于唐,完备于宋唐代书院书院产生的特点及教学方法,废止于清,前后千余年的历史,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宋代书院

北宋初年,私人讲学的书院大量产生。宋代有最著名的四大书院,理宗即位后,将理学定为正统学说,书院教育成为朱熹等理学大师的遗产被官府继承。景定元年朝廷控制书院。

——元代书院

元至元二十八年元世祖首次下令广设书院,后多次颁布法令保护书院和庙学,并将书院等视为官学,是书院官学化的开始。

——明代书院

明初时岳麓书院历史文化,宋元留存的书院,多被改建为地方学校和社学,明代书院发展到1200多所。最著名的有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明朝统制阶级曾先后4次毁禁书院,然而书院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多次毁而不绝。东林书院的对联写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代书院

唐代书院书院产生的特点及教学方法

清初统治者抑制书院发展,使之官学化。顺治九年(1652)明令禁止私创书院。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则令书院改为学堂,书院就此结束。

书院教育特点

一、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既是教育教学中心,又是学术研究基地岳麓书院历史文化,是著名学者进行学术活动的中心。古代书院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书院教育的独立精神,这种独立包括独立组织、独立进行教学和学术研究,对于当今的教育界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二、尊重学术自由开放教学

书院盛行讲会制度,提倡百家争鸣,形成一种宽松的学术氛围。书院盛行的“讲会”活动始于南宋,在明代得到很大发展,一直延续到清代,并逐步制度化、组织化。

讲会制度的代表是“鹅湖之会”,这场书院辩论实质上是朱熹客观唯心主义和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辩论,这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先河。

三、注重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分析能力的培养

书院多提倡自学精神。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书院的教学模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分析能力。

四、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

中国古代教育素有“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但这个传统却并非在官学而在书院。因为官学的师生许多时候以利害关系为主岳麓书院历史文化,故关系容易流于冷漠疏远,不及书院的师生往往有着纯粹而真挚的师生关系。

著名书院

唐代书院书院产生的特点及教学方法

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张栻主持,有“千年学府”之称

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朱熹主持,享有“海内第一书院”的美誉

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宋代理学发源地之一

东林书院——明代影响最大的书院

衡阳石鼓书院——北宋四大书院之首

*【北宋四大书院:衡阳石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

唐代书院书院产生的特点及教学方法